智者大师生平
智顗(538年-597年),俗姓陈,字德安,荆州华容(今湖北潜江)人,一说颍川(郡治今河南许昌)人,世称智者大师,天台大师,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,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。
简单生平
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,主要生活于陈、隋年间。智顗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,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,修习禅法,证得法华三昧。
天台立宗
陈后主贞明元年 (587),于光宅寺讲《妙法莲华经》(《法华经》),判释经教,奠定了天台宗教观的基础。入天台山后立天台宗,为最有中国特色的一宗。其学说以《法华经》为主教依据,故天台宗亦称法华宗。并广弘教法,创五时八教的判教,发明一念三千,圆融三谛的思想。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,立一心三观。
德高望重
智顗于陈、隋两朝深受帝王礼遇,隋炀帝杨广授予智顗“智者”之号。
五时八教
天台宗立教,依《妙法莲华经》,智顗依此经立“五时八教”的判教理论。 所谓“八教”,即为“化法四教”,是教化众生的法门、化益的内容,即藏教、通教,别教、圆教;“化仪四教”,是说佛教的教化过程和方式,即顿教、渐教、秘密教、不定教。化仪譬如药方,化法譬如药味。
一念三千
“一念三千”是智者大师的独到见解。何谓三千呢?先说十法界:佛陀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、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这十法界每一界又有十法界,比如人中,有人间佛陀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、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这样十乘十就是一百法界。每一界又具《妙法莲花经》中所讲的十如是:如是相、如是性、如是体、如是力、如是作、如是因、如是缘、如是果、如是报、如是本末究竟。一百法界乘十如是,就是一千如是。再乘以三种世间:国土世间、众生世间、五阴世间,就是三千世间。三千世间就在一念心中,所以称为“一念三千”。《摩诃止观》卷五云:“此三千在一念心,若无心而已,介尔有心,即具三千。亦不言一心在前,一切法在后,亦不言一切法在前,一心在后,例如八相迁物,物在相前,物不被迁,相在物前,亦不被迁。前亦不可,后亦不可,只物论相迁,只相迁论物。今心亦如是。若从一心生一切法者,此即是纵,若心一时含一切法者,此即是横。纵亦不可,横亦不可,只心是一切法,一切法是心故。非纵非横,非一非异,玄妙深绝,非识所识,非言所言,…… 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境界。”
主要著述
智顗有著述《法华玄义》、《法华文句》、《摩诃止观》、《小止观》等,流传久远,在日本也有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