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台山仙女故事的剖析

天下有些山,一看就是一股匪气,有些山,一看有许多的仙气。李白说“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我欲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度镜湖月。”浙东南的天姥山、天台山为李谪仙梦魂所牵,可见是神仙住的地方了。
    怪不得天台山自古就有个人人皆知的神话,那就是东晋人传说的,东汉时刘晨、阮肇入天台山采药,遇到了多情的仙女。(故事原文见注2)
    那故事里的天台山,仿佛是仙女窝,或者说是仙女村,因为故事里刘、阮所见的都是女人,除了两个仙女主角,还各有“数侍婢”,还有“持桃子”来贺喜的“群女”。她们“色甚美”,自然个个都漂亮极了,否则也就不能叫仙女了。
    古代没有电灯、电视,乡村的人们晚上常常喜欢坐在月下,讲些鬼话、神话或者笑话之类,来消遣时光。古代的文人,所以读书,大多只是为了科举,整天啃着枯燥的经书,偶尔看到一些鬼怪神话之类的小说,自然就意迷神驰了。人类的生活,越是枯燥无聊,就越是喜欢YY(意淫),需要YY。所以刘晨、阮肇入天台遇仙的故事,起初可能是古代剡县一带乡村的民间传说,后来又经一些文人加入,进一步YY之后,写入书籍。
    你看那些仙女,仿佛很“性饥饿”似的,知道有两个采药的青年村民,迷路山中,就故意把芜菁(大头菜)叶和一个装有胡麻饭(芝麻糯米团子)的杯子顺溪流出,引他们寻来。一见两个小伙子,便笑道:“刘、阮二郎拿着我们的杯子来了。”小伙子很吃惊,二女却“忻然如旧相识”,还要说:“来何晚耶?”并且邀请他们到家中去。那家里最明显的,是有绛罗帐的两张床。于是,等饭一吃好,两对儿就急急忙忙分别上床了,……

    简直是急不可耐啊,呵呵,这不是YY,又是什么?

 

    对于刘晨、阮肇入天台遇仙的故事,历朝历代的文人,都非常喜欢,因此一代一代的文人继续YY,乐此不疲,不断地加以发挥,有写诗的,有写曲的,有写词的,有作文的,有作画的……

    古代识字的人很少,大量的是文盲,只要是写入书籍了,就不管是历史真事,还是小说故事,都会有许多人去当作一回事。或宣传,或仰慕,或造庙,或膜拜。最后,连刘晨、阮肇也变成了仙人,被供上了神坛。哈哈。
    刘晨、阮肇何许人也?其实是两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,和我们一样的“凡夫俗子”罢了。他们为了生计入山采药,因为天台山太高深了,越走越远,终于迷路了。可他们是幸运儿,在人迹不到的地方,遇到了仙女,还荣幸地与仙女谈情做爱。两个凡夫,也太幸福了吧,但是,他们又实在是大俗人,千载难逢地遇了仙,还是拼命惦记着红尘,急急忙忙地要求回去,真是太不可思议了!
    仙女真多情啊,苦苦留了他们半年。那地方,是世外仙境,“气候草木,常是春时,百鸟啼鸣”,可是这两个凡夫,就是非得离开。仙女无奈,只好指示归路相送。——不知道仙女当时是否后悔,后悔自己找错了对象。
    呵呵,这虽然只是古人说着玩玩的故事,但YY也要有点逻辑,才能让别人相信。这刘晨、阮肇急着回去,也是逻辑所必须的,因为别人会问,这事情你怎么会知道呢?所以刘、阮他们就必须回家,去告诉世人。此外,为了说明“山中一日,世上千年”,他们也必须回家。
    据说,刘晨、阮肇天台山中半年,世上“已十世矣”,没有他们认识的乡亲了。于是,后人又发挥想象,说他们曾经再去找仙女,可怎么都找不到了。唐人诗云:“桃花流水依然在,不见当时劝酒人。”宋人词云:“落花寂寂水潺潺,重寻此路难。”——永恒的遗憾了。

    刘晨、阮肇进山多日,怕家人着急,也是人之常情,可惜当时没有手机,——现在如果有人在天台山里也遇到了仙,打个电话向家里说一声就行了,可千万不要学刘晨、阮肇,“重寻此路难”啊!

    哈哈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注:

    1200910月去浙东南一游,归杭后戏作此文,天台石梁飞瀑照片也是这次游玩时的随拍。另外,1987721日曾经发表过小文《浙江四处石梁胜景》,介绍过天台石梁的成因。

    2)神话故事的原文:刘晨、阮肇,入天台采药,远不得返,经十三日,饥,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,遂跻险援葛至其下,啗数枚,饥止体充。欲下山,以杯取水,见芜菁叶流下,甚鲜妍。复有一杯流下,有胡麻饭焉。乃相谓曰:“此近人矣。”遂渡山。出一大溪,溪边有二女子,色甚美,见二人持杯,便笑曰:“刘、阮二郎捉向杯来。”刘、阮惊。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,曰:“来何晚耶?”因邀还家。□壁东壁,各有绛罗帐,帐角悬铃,上有金银交错。各有数侍婢使令。其馔有胡麻饭、山羊脯、牛肉,甚美。食毕行酒。俄有群女持桃子,笑曰:“贺汝婿来。”酒酣作乐。夜后各就一帐宿,婉态殊绝。至十日求还,苦留半年。气候草木,常是春时,百鸟啼鸣,更怀乡。归思甚苦,女遂相送,指示还路。乡邑零落,已十世矣。(据《太平广记》卷第六十一。这神话有多种出处,若干版本,但情节大同小异。)

    3)唐教坊曲有《阮郎迷》。五代时有词牌名《阮郎归》,首见李煜词。据《唐宋词格律》,《阮郎归》“又名《醉桃源》、《碧桃春》。《神仙记》载刘晨、阮肇入天台山采药,遇二仙女,留住半年,思乡甚苦。既归,则乡邑零落,经已十世。”可见宋人写词,又常常把这故事与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联系在一起了。例如司马光的《阮郎归》:“渔舟容易入春山,仙家日月闲。……落花寂寂水潺潺,重寻此路难。”

    4)清人《越中杂识》说,嵊县东三十五里刘门山,传为刘晨、阮肇采药处,“山下有‘刘阮庙’。”

    今嵊州三江街道阮庙村有阮庙,供有刘晨、阮肇神像,上悬新做“刘阮二帝”匾。哈哈,刘晨、阮肇居然成为“帝”了。据说当地百姓还奉若神明,不时举行法会。那庙里根据想象为两人塑的像,面貌相似,如同孪生的一对英俊少年。——真正是太“神奇”了,哈。